基于教育信息化2.0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
省地市(县) | 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 | 学校 名称 | 东关小学校 | 所属 学段 | 小学 | 校长 姓名 | 王彩云 | |
性别 | 女 | 年龄 | 49 | 职称 | 高级职称 | 微信号 | W1347125256 | |
管理团队成员 | 姓名 | 职务(职称) | 《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》制定与实施工作中的责任分工 | |||||
王彩云 | 校长 | 围绕“三提升,一全面”全面负责信息化2.0项目进校的总体规划。 | ||||||
刘俊英 | 副校长 | 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,并认真实施与检查、督促引导,使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、规范化。 | ||||||
侯俊武 | 副校长 | 办公管理具体指导者,建立办公管理体体系。 | ||||||
张丽萍 | 教导主任 | 落实信息化辅助和应用教学的问题,将该项纳入教学常规、绩效考核等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当中并形成方案、规划、细则等。 | ||||||
郑海银 段晓慧 | 教研主任 | 认真抓好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、业务培训、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,进行专题研究和编写和负责全校教师教学论文撰写的指导。 | ||||||
张玉花 李雨姣
| 信息技术教师 | 负责信息技术设备维护、更新、技术培训等。 | ||||||
|
|
| ||||||
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诊断(信息技术应用环境、教师数量、年龄、职称分布等基础数据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等,可用SWOT分析法阐述) | ||||||||
基于真实现状,我校为城镇学校,是一所小学学校,属于多媒体教学环境。我校现有24个教学班,均已安装多媒体设备,辅助日常教学工作;拥有一间录播教室,可以实现教师实时上课录播功能,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资源的保存和共享。还有建成标准化计算机网络教室1间,电子备课室1间,满足了师生的学习培训需求。网络覆盖全校园,每个办公室、教室、微机室都有网络节点,使教师办公、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,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,实现了资源共享。校园监控系统1套采用标清摄像机,实现校园安全无盲区监控。我校教师104人,35周岁以下19人,占18%,35-50周岁80人,占76%,中级职称32人,占31%,初级职称61人,占59%,本科学历所占的比例80%以上。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,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,教师队伍年龄偏大,但教师经验丰富。 | ||||||||
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和年度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(目标要明确、具体) | ||
三年信息化教学发展总目标 | 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,构建一个集教学、科研、管理、办公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,加强全体教师能力提升的培训,教师可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其合理应用到教学当中,学生接受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,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素养全面提高。 | |
年度信息化 教学发展目标 | 第一年 | 加快资源建设,提高应用质量,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。 |
第二年 |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,提高教学应用水平。 | |
第三年 | 强化管理考核,服务教育教学。全面构建成“互联网+教育”大平台,并影响辐射其他学校。 | |
实现《规划》的问题解决和保障措施(《规划》实施会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?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措施?如何建设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制度机制体系?如促进信息化教学应用制度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研修制度、信息化教与学考评制度等) | ||
问题1、意识不强烈,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,没有充分体现信息化教育的特色。
保障措施1:提高认识,转变观念。我们不应当 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,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,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,实现教学方式、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。加大宣传力度,展示优质课堂,吸引更多的老师自觉加入能力提升的队伍。
问题2:技术不完善,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,通过近几年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,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,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。
保障措施2:提高能力,加强评价。加大对PPT课件效果及操作、一体机的应用和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微视频制作等能力提升的培训。
问题3:资源平台匮乏,信息设备利用率较低,未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真正整合。 保障措施3:提升培训,深度融合。推进学科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,提高设备使用率,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,对全校教师分学科进行培训、指导,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优越平台服务。
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制度机制体系的建设和管理: 为提高2.0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能力,我们拟建立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成绩评定由教导评价、教师教研工作由教研室评价、教职工日常管理由办公室评价、学生日常管理由政教处评价的考核制度;建立相关的量化管理机制和奖励机制等。
| ||
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预期成果(包括“三种教学环境”、“四个维度”教师运用比例递进的具体体现;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使用率;网络扶智具体指向与成效;基于信息化学段学科优质课例;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作品案例、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的体现等) | ||
基于我校目前为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现状,陈述如下:我校70%的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,如使用word,excel进行柱状和折线图分析;95%的老师可以用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创作,进行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及讲授;10%的老师现在可以达到混合学习环境,进行微课设计以及制作。全校教师都可以利用QQ、微信等等进行家校交流与合作。我们要利用校本研修的同时加大借用外界资源的力度,通过借力发力,提高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使用率,优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状态,进而提升其能力。 网络扶智具体指向:“教师知,学生智”齐扶。通过多途径宣传,对教师而言增强其职业危机意识与更新其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观念,对学生而言增强其奋斗学习意识和感知应用信息化能力,充分利用辅助教学软件执行学校的相应监督指导和激励机制。积极组织教师的“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”和学生的“信息化设计大赛”;深度挖掘与整合媒体资源,组建学校资源库,将各项活动过程录制分享,请相关专家指导,不断提升相关素养与能力。 “通过我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进一步完善,师生信息素养持续提升,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入。 | ||
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的拟创新点(归纳、例举) | ||
我校合理应用信息化提高素质教育,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竞赛,从学生思想道德,科学文化,劳动技能,心理素质进行主题教育。如:教师信息化素质提升培训,信息化能力竞赛。 | ||
备注(要说明的问题或补充事项) | ||
| ||
1